喜欢看<<三国演义>>的朋友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8:18:39
我把这电视剧看完,心里挺气氛的,最气的就是那刘禅,真是天大的昏君!

“丞相在何处?”——这是后主刘禅在《三国演义》里面说的一句话,而且是第一句话。罗贯中这样写,颇具匠心。努力维护正统利益,体现正统思想,是罗贯中处在那个时代所必须要完成的任务,盖文学应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为统治阶级服务耳。但是,罗贯中对刘禅这样一位庸人,实在又打心眼里瞧不起,所以要想在自己的作品里面体现一下自己的感情立场,不得不费些心思,比如,让刘禅不说话则已,一旦开口说话,第一句就是——“丞相在何处?”一个毫无头脑的用脚后跟思考的昏君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刘禅,是《三国演义》里面颇具个性很有特色的一个昏庸君主形象。刘禅为什么如此昏庸,心无挂碍已经分析过两点了:一、名字没起好;二、被刘备摔傻了(详见心无挂碍的另一篇作文《刘备仁义吗》)。另外,作为一名教师,心无挂碍还觉得有以下原因:三、遗传基因不好。因为刘备不喜欢读书,所以没有遗传多少聪明基因给儿子刘禅;四、后天的教育没有跟上。这首先表现为刘备没有为儿子的健康成长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比如书香什么的),其次,三国时期兵荒马乱的,基本上天天都在打仗,刘禅没有机会得到应有的教育,就是方仲永那样的早慧儿童,由于受于人者不至都沦为泯然众人,何况一个脑震荡后遗症患者呢!刘备把蜀国传给刘禅,也体现出刘备也是一个用脚后跟思考的昏君——刘禅是什么货色,刘备心里比谁都清楚明白,“知子莫如父”嘛,不然,在白帝城刘备也不至于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有人说这是刘备在临终之时还在考验诸葛亮的忠心(如果此说成立,对诸葛亮来说,真是莫大的悲哀!)心无挂碍宁可不信此说,认为这是“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表现,是刘备一辈子终于说了一句真心话,反映了他在弥留之际对刘禅的担心和蜀国的担忧。但是担忧归担忧,凭他刘备对诸葛亮的了解,他也知道诸葛亮不敢接招,你看,诸葛亮一听,“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这是忠臣,也是奴才!

  上面是用俗家的眼光来看刘禅的,看得有些让人扼腕;如果换一种视角,比如用佛家眼睛来看刘禅,怎么样呢?心无挂碍觉得,刘禅应该是一位大德高僧(外形有没有出家没有关系,佛家也不在乎这点,只要内心出家了就行啦)。《般若波罗